序,其实是和“乐”一起配合使用的,两者相结合是一种合乎人性的约束,完全不似我们惯有思维中的严苛。

所以说呢,孔子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惜的是,春秋以后历史上好像都没有哪个君王实在地使用这套方法,或许礼乐教化还是太理想化了,而治理一个国家也肯定不是我们这类闲人凭空想象就能搞定的。

一纯果然还是适合这种小老百姓的自在生活,这《为政第二》篇真是苦恼死我了,幸好下一期的内容不是有关政治的,姑且松一口气!感谢您的耐心阅读,也欢迎您留言吐槽!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呀,由于本人太懒的缘故,一直没能同步更新晋江……

从本章起,都是补发章节。

第20章 趁着年轻,赶紧规划好人生吧!

江湖传说,每一位学霸的背后,总有一张详细的学习计划表。而今天,我们干票大的——翻出了孔圣人的人生计划表来一探究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第二》第四则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岁对事物的发展不会疑惑,五十岁知道自己的使命,六十岁能顺应天命,七十岁随心所欲但不会逾越规矩。”

相信对于各年龄层的看官来说,这一则都已经相当腻味了,一纯也不想老生常谈。

孔夫子的这番话是对他一生的总结,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了意义。

相信有的人也会拿孔子的一生作模板,无论成功与否,我觉得这种行为还是勇气可嘉的;更多的人,其实也就在嘴皮子上说说:“我已经是不惑之年了”,实际生活中可能仍旧诸多疑惑困扰。

不过,我想表达的,并不是要人们拿孔子作模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而仅仅旨在让大家看到此则给我们的启示。

当我们已经有主见、有梦想的时候,就要趁着年轻为自己规划好人生之路。

诚如《中庸》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有的事情有准备才能成功、成立,毫无准备则会失败、作废。

不要总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船会直是不错,但此时我们面对的就只剩一条路了,等我们逆流调转船头驶入心怡的道路时,同辈的船早就如离弦之箭一般行驶开去了。

“道前定则不穷”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人生的道路预先决定了,那就不会无路可走。

这时候再向孔子偷师,列一个计划表,到哪个阶段要干什么事情,心中有沟壑,也就更加省时省力了。

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啊,一下子没拎清,学习进度在我的小资态度中逐步下滑,幸好女王大人把我拎了起来,帮我列了清晰的任务表,也算是悬崖勒马,不至于一路熊市!所以,我也很推荐大家胸中有丘壑的同时,还是用纸笔备个份更加保险!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啦,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有话要说:

啰嗦的补发章节。


状态提示:第8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