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账册, 贵太妃感叹道:“没想到这其中利润竟如此丰厚,实在出人意料,这还只是在这两个小地方, 若是像前朝那样能去西洋诸国, 只怕更不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俞青闻言, 一直以来的一个念头慢慢浮现出来。

这日,俞青照例去慈宁宫给孝庄请安。

孝庄便说起昨日鳌拜福晋与苏克萨哈福晋进宫一事来,“我昨日看她们两个面色不对,只是当着众人的面不好多问,也只模糊听说他们两家闹起来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说。”

俞青道:“听说是两家争地,鳌拜的侄子塞本得把苏克萨哈家的小儿子给打的动不得,险些断了骨头,两家便打起来了,为此闹了个天翻地覆。”

鳌拜与苏克萨哈虽然都是议政大臣,但一直不怎么合得来,这次偏巧两家看中了同一块地,都互不相让,可不就打起来了。

孝庄闻言,面色微沉,叹了口气道:“为了争块地打得你死我活,实在太不像话了。”

自大清入关后,圈地运动就没停过,虽在顺治四年就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圈地,但零星的圈地、换地仍时常发生,八旗贵族之间的圈地之争更是屡禁不止,时常为此发生争斗。

土地越来越少,八旗之间争斗的也越来越厉害,而老百姓却流离失所,无地可耕。

南方各路义军未平,前明余孽到处作乱,北方罗刹国与准格尔蠢蠢欲动,整个大清都处在风雨飘摇中。

连年征战,国库早就入不敷出,还要发放数万旗民的饷银,明年的军饷还不知从哪里出,想到此处,孝庄不禁揉了揉额头。

俞青见孝庄面带愁色,心念一转便知她在烦什么,趁机说起自己的想法,道:“姑母是在烦恼国库空虚之事吧?前几日汤大人同我说起西洋诸事,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说不定可以解决这个困境。”

孝庄闻言一怔,坐起身来,道:“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汤若望虽是外国人,在大清朝廷的地位却颇为特殊,顺治与孝庄都对他极为信赖。

俞青道:“我听汤若望大人说西边的国家非常向往我们东方的文化,咱们这里普通的丝绸、茶叶和香料在那边可以卖出天价,一船茶叶甚至可以换回一船黄金。

咱们八旗人丁越来越多,光靠国库的供养实在太过吃力,而且听说西方国家已经发明了火器,大炮。

因此我想着不如组建一只远航的船队,让八旗上上下下都可以参与进来,用我们的茶叶丝绸等物同他们贸易,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国库空虚的问题,也可以打探一下其他国家的情况,一举多得。”

俞青此举自然不只是为了赚钱,后世清朝落后于西方诸国,一是因为闭关锁国,二是科技落后。

若能早些把新科技的技术带回来,日后泱泱大国也不会被人打上门来无还手之力,沦落为奴,处处受人欺辱。

那耻辱的百年,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痛,这也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

孝庄闻言,沉吟不语,其他的她倒没怎么放在心上,番邦之国终究是蛮夷,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这国库空虚确实是个问题。

这几年来八旗人口增长极快,若按这个速度,日后必定是个极大的负担,国库根本支撑不了,既如此,倒不如依孟古青的法子,让他们去外面试试。

俞青也不急,端着茶盏喝茶。

半晌后,孝庄抬起头,道:“其他的倒没什么,只是出海就要造船,还要购买货物,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连年用兵,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这么多银子,朝堂上也不会同意。”

俞青闻言便知孝庄动摇了,放下茶盏道:“造船的事姑母不必担心,这船队既然是我提议组建的,自然不用朝廷操心。

银子可以私下筹募,我可以出大头,剩下的有意愿的可以出。至于朝廷方面的看法,这并不是国事,只是我一时兴起弄只船队而已,用不着国库出银子,文武百官想来也没什么说的。”

孝庄闻言,低头沉吟片刻,犹疑道:“八旗的人未必会愿意参与此事。”

对于旗人经商,朝廷本身没有成文的禁令。但是在清代前期,八旗人口较少、旗内的官缺、兵缺较多,旗人几乎人人都能有饷,生活富足。

在这种富足的情况下,渐有了鄙夷商贾的思维。

但俞青知道,到了清中叶之后,人口激增,而旗缺数量未变,官缺、兵缺自然不能满足如此的人口,八旗旗民渐渐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不务正业,到了晚期更是沉迷鸦片,给社会安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低头思索片刻,俞青抬起头道:“没有人愿意参与的话也没关系,第一次航行不过是试验而已,可以一步步慢慢来,东瀛与高丽就够了。

如今八旗虽然大多生活富足,但仍有少部分人生活困窘,有这个赚钱的机会,未必不愿去。

可以挑一些老实勤快的入船队,其他方面的人手可以招收汉人,只是海上也还是有些危险,难免会碰到倭寇海盗,还是需要有官兵押船,以策安全。”

等他们看到其中的暴利,只怕会上赶着加入,不必担心他们会不动心。

孝庄闻言,半晌不语,许久后方道:“你的意思是想建一支海上军队?”

俞青知道她的顾忌,解释道:“只是海军卫队而已,至多不过数百人,况且只是在船上护卫货物安全,又不能上岸,不足为患,姑母大可放心。”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4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