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重生耽美 > 天兵在1917 > 381 真实的谎言

不用说,这个怪怪的战俘营绝对是李晓峰的手笔,说实话,一开始这小子也为处理战俘发愁,一场反攻下来,芬兰战俘几乎挤破了维堡小小的战俘营。据说志愿军第二师的一个战士单枪匹马就抓了150多名芬兰白军。

抓到的俘虏越多,自然说明战果越大,对指挥官来说这绝对是大好事,但是对于搞后勤的来说,这简直就是噩梦。几千上万张嘴嗷嗷待哺,还要给他们找地方住,大冬天的还要取暖,容易吗?

反正李晓峰当时都有心学白起了,一口气将这群孙子全埋了才好,嗯,还得让他们自己挖坑。

不过李晓峰却不能这么做,倒不是他不够狠,而是这么搞影响太坏了。古人都知道杀俘不祥,在这个自诩为文明的社会,虐待和残杀俘虏更是让人不可接受。

当然不可接受也是相对的,比如说协约国集团如果出了虐待和残杀俘虏的事儿,那绝对不是人权问题,那只是意外和个别的偶然事件,完全不值得大书特书。

但是残暴、落后、野蛮的俄国如果出现了这种行为,哪怕只是一起两起,那也是人道主义的灾难。必须揪住大批特批,批臭批烂还要踏上一万只脚。

这么说吧,俄国是有原罪的,布尔什维克更是原罪中的原罪。布尔什维克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都是居心不良和邪恶的。如果能找到明显的错处,哪怕是意外、是偶然也绝不可以原谅!

所以从红军成立那一天开始。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就不止一次的强调军队的纪律问题,尤其是关于战俘的处置问题。更是千叮呤万嘱咐,一方面的原因是二位导师大人确实是文明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协约国的那帮货都举着探照灯戴着显微镜看布尔什维克。任何错误都会被他们无限制的放大,因为那帮货最擅长的就是宽于律己严于律人。

列宁和托洛茨基实在不想被找麻烦,被扣帽子和屎盆子,不过这种事想要完全避免也是不可能的。战场上杀红了眼的时候,谁顾得了那么多,人家杀了你的兄弟、你的战友。然后在你准备报仇雪恨的时候忽然举手投降了,这时候你是一刀捅死他?还是就此放过他,让他进战俘营逍遥快活?

人性是复杂的,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尤其是俄国素质本来就不太高的士兵是不现实的。所以这种不太人道的现象肯定会存在,也是永远无法根除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限制。防止其泛滥成灾。

在俄国内战的战场上,俘虏的结局一般都不会太好,红军这边虐待和杀戮少一些,但是惩戒营和强制劳动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也别指望前线部队和老百姓都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候,战俘们却能享受“人道主义”的优待。

而且跟红军比起来。在协约国集团眼中更民主、更能代表俄国的白军实在是看不到任何“人道主义”的东西,红军就算虐待和杀俘多少还得遮遮掩掩,而白军的屠刀从来就是锃亮的。杀戮、抢劫、强女干是白军将领们百试不爽的手段,能震慑敌人和那些不听话的老百姓,还能获得足够的给养和解决shòu_yù。

战俘营?白军不需要什么战俘营。不肯投降和不肯归顺的红军战士留着有什么用?他们可没有养闲人的心情。

实际上对比红军和白军在内战中的作为,应该说红军的战俘政策还是不错的。不光有本国的白军接受改造重新变成红军战士,还有外国干涉军转投红军的帐下。比如说捷克军团,这支反布尔什维克的急先锋在历史上就有成千上万的战士转投布尔什维克。

甚至不少同盟国集团的士兵,比如奥匈帝国帐下的南斯拉夫,就有相当数量的战俘接受改造之后选择了为布尔什维克效命,其中最著名的那个叫铁托!

从这一点看,布尔什维克的战俘政策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而这一次某仙人的行为,无疑是对布尔什维克战俘政策的一次极好的补充,他玩出了新的花样。战俘不光是可以调转枪口成为红军战士,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军,他们其实还有更大的价值没有被发掘。

俄国最缺什么?可能有人说粮食、物资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但归根结底俄国最缺的还是人。缺少专业的人才,第一个完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俄国实际上是个工农业都极端落后的国家,按照普列汉诺夫的说法,就是无产阶级的还不够强大。以这种跛腿的状态一步跨越到极端先进的生产关系中去,恐怕是要扯着蛋的。

而当前世界上哪个国家工农业最发达?似乎只有美国,对俄国而言稀缺的产业工人、技师,在美国根本就是烂大街的白菜。所以当李晓峰听说美国人来了之后,他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我勒个去的,真正的工人阶级总算来了!”

所以远在彼得格勒的他立刻给在维堡指挥战斗的乌博列维奇下达了指示,尽量的多抓一个点美国佬,这些人大有用处!

一开始乌博列维奇还不知道美国人能有什么用处,还不是两只眼睛一只鼻子,还不是要吃饭,甚至比英国佬、法国佬和该死的芬兰人吃得更多。反正他是看不出多抓美国人有什么意义。

不过当那个莫名其妙的战俘营建立起来之后,当奖励措施颁布之后,他开始发现,李晓峰说得太对了。

美国人确实有用!

北方工业缺少技术师傅,没关系。去美国人那边吆喝一声,只要给足了


状态提示:381 真实的谎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