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重生耽美 > 抗日之浩然正气 >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悍不畏死

卡加延河虽然是菲律宾最长的河流,但河道并不很宽,眼前的这段最宽处也不过百余米,狭窄处只有六十米。

因为热带雨林雨水充沛,长期是强流冲刷,淤泥很少,所以即便是在雨后不久,河水依然很清澈。

一道碧绿缓缓蜿蜒自南西北流淌,两岸绿树红花簇拥,风景绝美。

但煞风景的是,一场最残酷的战役将在此地打响,不用多久之后,这里将成为人间炼狱。

卡加延河的河堤不高,甚至有许多地方根本没有河堤,只有一道缓缓升高的坡度。

对岸的敌人在有限的河滩上拉起了铁丝网、三角拒马。不过,早已经被炸得东倒西歪,很显然,国军将士曾用炮弹将这一带犁了一遍,用来排雷,为登陆做准备。

再往上就是壁垒森严的工事群,看不到明显的枪炮口,但依稀可见工事向里延伸,有着明显的纵深。

要在丛林密布的地域里挖出一条长达几十公里,且纵横交错的完备野战防御工事群,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因为眼前这一片林子高大的树木居多,根系自然十分发达,粗大的树根是土工作业最大的障碍。

显然,小鬼子是早有准备,卡加延河防线是他们精心准备的一道重要防线。

相对于岛军的工事,国军的工事就比较简单,几乎就是一条宽约两米深约一米五的壕沟,没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只有无数往后挖出的通道,方便后续兵力投入和物资补给。

而他们的前敌指挥所就更简单了,只是在战壕的中部搭起的一个简易棚子,就地利用的几根粗大树根和临时搭起的几根圆木,上面铺上钢板、厚土,再加以伪装。

里面的空间倒是蛮大,同时容纳二三十人都不是问题,正前方有观察口,中央摆放着一张大木桌,后方还腾出了一小块区域为电讯兵所有,两边的甬道口上还各有一个士兵拿着钢盔往外浇着泥浆水。

丛林里水系本来就丰富,再加上这里已经挖得比河面还低了,各种渗透水源都会往里涌,如果不及时浇出去,很快就会成为泽国。

指挥所里倒是能安排士兵浇水,战壕里可就不可能有这种待遇了,由此可见,战场环境对将士们来说也是十分恶劣的。

上午八点整,国军开始全线炮袭。

密集的炮弹朝着敌人阵地猛烈地砸过去,整个卡加延河对岸都被炮火覆盖。

敌人也不甘寂寞,开始还击,炮弹嗖嗖地飞过来,将国军前沿也炸得泥浆四溅烟云冲天。

丛林里的炮战其实效果也就那样,树木遮挡射角,敌我双方的防炮工事也会就着这些死角展开,场面虽然宏大,但伤亡并不会太大。

而国军要得不是伤亡,要的就是这种气势,同时,也为进攻部队尽一切可能压制敌人。

炮袭进行到五分钟,对岸已经是一片硝烟弥漫,为了增强烟雾,国军还发射了不少的。

看看时机成熟,曹国良猛然挥下右手,声嘶力竭地嚎叫道:“进攻!”

一声令下,早已进入甬道的陆战二师将士抬着动力冲锋舟冒着敌人的轰炸,翻过战壕猛然冲向了卡加延河。

后方还有一大片抬着皮筏艇的将士随时准备冲锋。

动力冲锋舟速度快,几十米的距离,几分钟时间就能冲到对岸,渡江战役最大的伤亡时间就在过江上,如果能缩短渡江时间无疑能为接下来的胜利赢取最大的机会。

须臾之间,河滩上人头攒动,马达声开始响起。

河滩猛然出现的军队自然逃不过小鬼子的眼睛,即便对岸现在已经是烟云厚重,但敌人一定会有无数的隐秘观察口在时刻注意着水面的情况。

所以,在将士们出现在河滩的那一秒,敌人的轻重机枪也开始嘶吼起来。

密集的弹网铺天盖地而来,陆战二师的将士被割到一片。

但这也没有吓倒英勇的陆战二师将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们猫着腰匍匐在船体里,一艘艘冲锋舟如同离弦之箭向对岸冲过去。

冲锋舟正前方有厚达五六十厘米的钢铁护甲,两侧的护甲也有十几厘米,只要将士们上了船,不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一般情况下安全是有保障的,因为常规的轻重机枪也不能击穿五六十厘米的钢板。

尤其冲锋舟在全速向前时,前方会高高抬起,子弹根本打不到船里的士兵。

而一旦前方有冲锋舟全速前进,高昂的船头也能为后面的登陆士兵挡去不少弹幕。

不到一分钟时间里,起码有二三十艘冲锋舟进入了冲锋状态,在前方形成一道钢铁防护,敌人密集的机枪子弹打在钢板上叮当作响。

敌人的反应也十分快速,几乎在第二分钟的时候,如雨点般的炮?弹开始落向水面。

冲天的巨浪里,一艘艘冲锋舟被掀翻、被击中四分五裂。

河里开始飘起了船体的碎块、将士们的尸体和落水的伤兵。

但冲锋并没有因此停止,即便前方飘着的是正在水里挣扎的自己人,后面的冲锋舟也会毫不犹豫地从他们的身上碾过去,这就是残酷的战争,眼见着自己的兄弟落难命悬一线,你不但不能去救他,还要从他们的身上碾过去。

正是由于将士们悍不畏死一往无前,即便在折损高达几十艘冲锋舟伤亡达到整个进攻部队三成以上,还是有上百艘冲锋舟成功冲到了对岸,第一步行动似乎已经成功了。

每艘冲锋舟的荷载是十人,上百艘就意味着有上千人的队伍


状态提示: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悍不畏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