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宅男的大明 > 第73章 收秦淮八艳
爱有学问有才华的人,住的庭院比较隐蔽、深幽,屋内的帷帐、器物,都摆放得很有品味。庭院中间建有一座长廊,廊的左边种了一棵老梅树,开花之时,香气氤氲,白色的花朵像雪一样落在床上和案几上。廊的右边种着两棵梧桐树,几十株高大的竹子。每天早晨,水汽很重,梧桐树和竹子都好像水洗过一样,翠色浓郁,秀色可餐。到她屋子的人,都以为不是人住的环境,是仙境,品味不凡。

这些人再加上郑妥娘、黄艳秋,和柳如是、李香君等都是老相识,多是历经坎坷的奇女子,以前,没有人重视她们,她们只是权贵的玩偶。

“你们才艺双绝,诗画功底都很不错,见识也比一般读书人高,是难得的办报人才,以后金陵舆论,就靠诸位了,激浊扬清,为民立命,让弱者有力,全靠诸位努力。”吴应熊却没有看轻她们,亲自接见了她们,看她们刚好八个,称之为新的秦淮八艳,不计前事,都收了办报纸。

柳如是感激涕零,带头跪地说:“多谢丞相再造之恩,我等一定以死相报,为国效力。”

李香君、顾横波、寇白门、卞玉京、李十娘、郑妥娘、黄艳等人也跪下行礼谢恩,吴应熊将她们一一扶起,说:“诸位姑娘不必客气,我知道你们都是有情有义,忠肝义胆之辈,以前跟错了人,现在你们都可以重新开始,让江南的那些凡夫俗子拜倒在你们的脚下。”

吴应熊和耐心跟她们讲起报纸的运作流程和使命,告诉她们并不都在到报社公,毕竟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简单地说,就是耳目喉舌,在明末青楼里更容易收集一些信息。

而且,她们成为吴应熊的耳目后,吴应熊对整个南京的控制更加牢固,哪个大臣晚饭在哪吃饭,说了神马,他都知道,比锦衣卫好用多了。

当然,吴应熊不是白用她们,除了给她们发工资,还负责保护她们,替她们出头,吴应熊给她们每人发了一个银制腰牌,标明她们是丞相府的人,这样江南就没人敢刁难她们。

秦淮八艳本来就是熟人,聚在一起,无话不谈,办起新报纸,收集信息,编辑诗词歌赋,足以搅动整个江南的文坛和士子的心——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金陵的烟云迷蒙,罩着许多楼台舞榭,文人墨客、佳人才子也就好这些fēng_liú雅韵。而秦淮河的青楼本是烟花浮浪之地,寻欢作乐,歌舞升平,而且是多金男人的天堂,有趣的消息众多,所以《新江南日报》还没办就火了,一时间金陵纸贵。

在吴应熊和阿九公主的主导下,新江南日报的头版以政务消息为主,第二版刊登士子们对国是的建议,第三版刊登一些新思想,新言论,第四版刊发一些士人的新词新作,效果很好,发行量一路攀升,士子和读书人争相传阅,不到半个月就飙到十万份,在上面发一首诗词,版面费就要千两白银,还得排长队,报社日进斗金。

如此十来天,那些复社的青年很惊恐地发现,人们已经不关心他们说了什么。整个江南读书人饭后茶余的谈资,都是《新江南日报》上刊登了什么新闻,有什么新作。

吴应熊还下令江南文武百官有重要政务,都要在报纸上公布,还让《新江南日报》开辟了善人榜,每天将那些藩王和皇亲国戚,还有朝中大臣、有钱人为大明捐助军饷的情况登报,这样一来,大明的军饷就多了。

吴应熊的思想很开放,甚至他还授意柳如是搞增刊,用来发布一些特殊榜单,比如秦淮河的花魁排行榜,青楼服务排行榜,南京各家客栈,茶楼的排行榜,如此一来,报纸也越来越厚,报社日进金百斗,财源滚滚。

于是,吴应熊趁势将南京的陆军扩充到十五万,将郑成功的水师战船扩大到两千艘,他手下的军力更加雄厚。

《新江南日报》的名气打开后,吴应熊偶尔也会派出编辑和记者去采访一些特别的新闻,比如水师建设,鼓舞民心。

吴应熊想让报纸上也发一些军事建设之类的文章,这样也好告诉那些藩王富户,钱都花在哪了,免得人家误以为他在敛财。

南京九伏洲,秋高气爽,结束完一天的水师训练,郑成功站在一艘福船的甲板上,想起那天坐在宫里假山方亭石凳上的李香君,那一幕在郑成功的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像着了魔一样:她怀中半抱着琵琶,玉指轻挑,婉转清歌和清润乐声如珍珠落玉盘,在情感除动的他心中,李香君就是一尘不染的小仙女。

令郑成功没想到的,他日思夜想的仙女李香君,竟然划着小船来到了九伏洲上。她拿着兵部的批文,着儒服男装,和同样女扮男装的明月等人一起来采访郑成功的水师。

当然,是吴应熊带她们来采访的。


状态提示:第73章 收秦淮八艳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