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火与剑的华夏 > 第二十四章 科技的瓶颈
和速度不容易掌握,要加工膛线这种精密的枪管,还是只能依靠人的手工来打造。”

“还有这新式子弹,”老刘更是一肚子苦水,“总监您是不知道这新式子弹制造有多麻烦呀……”

制造米尼弹,要做到:①铅锡比2:1熔合。(注意这个时代锡的纯度不够,好在皇汉军的科技勉强可以提纯)②使用精确模具铸造毛坯,模具内径公差不得大于0.2毫米。③冲制弹头底孔。

另外为了解决枪膛挂铅问题,还需要镀蜡。也就是用石墨混合石蜡做成小球,和弹头一起放到滚光机里滚,这样经过表面处理的弹头很难挂铅,弹道性比没镀蜡的弹头好上许多。经过上道工序后再用石墨粉将弹头滚上几分钟。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在铅弹上涂上一层硫化钡,增加弹头与枪膛的润滑度。

纵使勉强造出了米尼弹后,还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制造螺旋状的膛线;第二个,解决从枪口装弹的问题。

先看看早期的线膛枪吧:

早期的线膛枪当然有螺旋膛线,早期的德意志杰格步枪也就是宾夕法尼亚长步枪的前身就鼎鼎大名;

它的装填方式很经典(是很复杂吧?---哦,是的),早期使用的是略大于枪管口径的球形铅弹使用木槌用力敲进枪管,这样铅弹能够嵌入膛线,虽然射程和精度提高了,但是弹丸由于装填时产生变形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准确;

后来人们想出办法用的是次口径球形弹丸,但是要用浸油的亚麻布、鹿皮或者丝绸等丸衣包裹弹丸,以达到略微超口径;由于丸衣容易变形又不影响铅弹,然后用木槌敲进枪管用通条压实,这样选装飞行的子弹精度和射程更进一步增加;

后来人们发明大弹底扩张式米尼弹其实也是嵌入膛线;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装填,其本质是一样的:弹丸嵌入膛线、发射时产生陀螺效应旋转稳定飞行;

好了,说清了原理问题,该解决生产问题了;

古代的枪管一直是由工匠们手工锻打,战场上使用的几乎都是滑膛枪,为了装填方面快速弹丸一般都是次口径的,虽然这样牺牲了射程和精度,但是却可以依靠齐射来提高火力密度和命中率;

有人问,为什么不装备线膛枪,虽然射速慢,但是精确度高、射程远啊?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火枪的制造成本、训练、装备规模等等;

一支线膛枪的成本可能有二到三支滑膛枪的价格,而且膛线原因残渣不容易清理、枪支的寿命也短于滑膛枪管,射速其慢;同样的价格装备的军队线膛枪单位时间内人均发射一颗子弹而滑膛枪却可以达到9颗!

战场上永远是廉价的npc容易形成规模!

接着说枪管;

手工业时代打造的枪管口径大小不一,以拿破仑时代的枪弹游隙就能看出来:0.07--0.1英寸(当然那时的子弹也不标准)。

滑膛枪时代对于枪管的要求可以说非常低,只要不炸膛,能够将子弹发射出去,这就够了;以那个时代的制造标准也就是那样了,要速度就没有办法追求精度,完全是依靠火力密度堆砌命中率;

可是线膛枪不一样,线膛枪要求子弹和枪管紧密配合;

前装枪时代,线膛枪弹丸如果还是次口径的就不会嵌入膛线不会产生旋转,也就失去了膛线的意义;但是弹丸太大的话就没办法装入枪膛;只能是使弹丸的尺寸合乎口径或者略微大于枪口径但是还不能影响装填进去;因此线膛枪对于弹丸的精度要求比滑膛枪要高的多;

米尼枪弹很特别,它靠尾部的扩张嵌入膛线;

这里有一个问题,扩张量是多少;《步枪史》里面提到使用木塞辅助扩张的米尼弹的恩菲尔德步枪的游隙是0.01英寸,也就是子弹在枪管中心轴线半径方向的扩张不超过0.13;

但是弹丸已经采用冲压技术,单纯的子弹误差小于0.001英寸,而且当时的测量精度是万分之一英寸;

注意这是在当时的工厂里面大规模量产时枪管的加工精度;

如果古代人以手工业条件下生产这样精度的枪支能否实现呢?绝对能!但是,绝对不会大量生产,虽然不可小看古代的手工匠人,但是一个前提是:古代的手工匠人能生产出来和大量生产出来是两码事!

或许两个月哪怕一个月能生产一支,但是古代在没有理解膛线意义的前提下没有足够量的、技术高超的、材料完备的情况下根本不具备量产性!

哪怕是有足够数量的技术高明的工匠各种材料完备的情况下,产量也不会高;

况且,他们还得面对一个量产必须解决的问题:精度!!!

可以肯定,在古代没有游标卡尺(哪怕精度0.1)、千分尺等基本的测量工具的前提下,足够数量的技术高明的工匠所生产出来的枪管口径参数都有其独特性,也就是说每个工匠生产的枪管参数都是“各具特色”,每支枪都必须对应单独的子弹参数;

当然,就绝对意义来讲宇宙间不存在完全一样的物质,呵呵!

所以工匠们要批量生产、口径参数误差极小的枪管和子弹(0.01英寸和0.001英寸级别)根本就不能实现!

反观工业化时代的1853式步枪:

米尼弹药系统要求的精度是很高的,虽说是枪弹间隙配合,但也是相对的(1853年式恩菲尔德步枪的游隙是0.01英寸)。

当时的线膛枪有两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科技的瓶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