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港娱之学渣的春天 > 016 夜间炮击

因为,前面的公路上,被越军挖出了一个大洞,又或者发现雨水冲刷下露出的地雷。

当遇到大坑时,372团的开路坦克,不得不担任起推土机的角色,把山边的土推过来,填上那个大洞。

事实上,经过这次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华夏军工厂就把62式坦克,改装成各种类型的装甲车辆,在坦克体的前面,加装了支架,可以携带各种各样的附件,执行各种用途的任务。推土、挖洞和压实道路,都是其常见的功能。当然此乃是后话了。

他们以比骑自行车还要慢的速度,断断续续地走了三个多小时。

夕阳西下,当天上一片片的火烧云折射着太阳的红光时,前面开路坦克的车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在前面几百米远的山下,似乎有个小村庄在那里。

他立即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报告了他的发现。他的报告,很快就传到了,坐在大军中间的,bj吉普汽车上的颜团长。

颜团长立即命令,前面装甲营的九辆坦克,以各车五十米的前后间隔,攻占那个村庄,如果遇到抵抗,将全力地毁灭它。

同时,他也命令全部连队的战士,做好战斗的准备。

前面的坦克,按照命令,以战斗的姿态,轰隆隆地,一辆辆地冲下山去。

军车上的步兵们,也严阵以待,坐在除除跟进的军车上,他们都随时随地,准备着跳下车来,进行战斗!

在到达村庄边上后,黄小军就接到了上级的命令,率先带着三排冲进村里去。

崔玉龙跟着张辉班长,端着冲锋枪,打开了枪保险,右手食指轻触板机,冲入到了一家房子前的院落内。

班长用学到的越南话,向里面喊到,“里面的人听着,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请你们开门出来!”

屋里并没有人答应,他们定眼一看,看见这屋门,只是虚掩着的,班长便转头命令到,“大只龙,把门给我踹开。”

崔玉龙领命上前,一脚就踢开了那道木门,班长马上就从他的身边端着枪冲了进去。

结果是,他们都白忙活一场!

因为里面除了一些带不走的生活设施外,所有的东西都全部被搬走了。

经过步兵们,逐家逐户的搜索后,最后发现,在这个小村庄里,不要说是人,就连狗都没有一只!

这其实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

但是,这些职业军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的不对。

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坚甲利炮,和战士们高昂的士气。

他们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打败,一切胆敢来袭击他们的敌人!

在搜索完全村后,天色已经完全地黑了下来。既然有现成的空房子住,372团一营的战士,就不竖那些帐蓬了。反正把军毯铺在地上,都睡在通铺上就好。而二营和装甲型,则被安排在村外的帐篷中。

世界上就是这样,最容易得到的,往往是最不靠谱的。

而在战场上,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单单是不靠谱,而且是很危险的!

颜团长也是有一定的军事经验的,他把装甲营的九辆坦克,分为五前四后,分别在村头村尾进行布防。

另外,他还吩咐一营营长,让士兵们,把坭沙装在麻包袋里,在村中的,几个通往村外的小巷出口处,都堆起了防御工事,并派出了岗哨在那里驻防。

他心里想,‘这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就算是他们来个夜袭,我们肯定都可以把他们抵抗于村外,并把他们消灭掉的。’

但是,理想,理想,不到你想!

愿望是美好的,事实却是残酷的!

当他们都熟睡后,剧烈的爆炸声,把全团的人都惊醒了!

当然,也有不少的人,再也不会再醒过来了!

那些越南人也真够狠,为了消灭372团,他们把自己那有着起码几百年历史的村庄,都要全部毁掉,作为华军的殉葬品!

也许在村庄附近的山头上,隐藏着越军炮兵的观察哨。越军的炮火,大部分都落在了372团部的所在地,以及村前村后的坦克上!

黄小军马上就被爆炸声所惊醒了。

因为他们都是和衣而睡的,他一睁开眼睛,第一时间,就冲向墙角堆放武器的地方,口里也大声地喊到:“全部起来,拿上武器,跟我冲出去!”

当他冲到院子里时,他马上向两边的堂屋喊到,“三排的全部都有,跟着我冲出村外去。”

“是!”那些被炮火惊醒的,一下子惊慌失措的战士,被排长这样一喊,个个都连忙拿起武器就冲出房子去。

“轰隆隆”!当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冲出屋子跑出院门时,几发炮弹落在了他们原来住的房子里!房子马上就在炮弹的爆炸声和火光中倒塌了大半。有几个手脚慢的战士,就永远留在了屋内!

由于他们所住的房子,是在村庄中,比较靠近村边的巷子里的。

所以,他们跑出院子的十几步后,就已经来到了,巷口的防御阵地前。

这个时候,住在他们隔壁的李进连长,也带着报话员,从他们住的一排的房子中,跑了出来,也向着巷子往巷口跑去。

这是人类逃生的本能,既然村子被敌人所炮击,他们当然就要第一时间逃离这个乡村。

跑在三排后面的崔玉龙,听到了跟在连长后面的那个报话员,正在声嘶力竭地对着话筒喊到,“报告首长,372团所在的村庄,遭遇炮击!请求给予炮火压制!”

当崔玉龙从巷口的防御阵地


状态提示:016 夜间炮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