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抗日之毒刺传说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回归之战

现在,有一股中国部队正朝紫金山突击前进,将日军阵势搅乱了,看起来,哪里至少有一个团的部队,他策应一下,没有问题。

不仅是应付长官的命令,桂永清想得更多的是,明天怎么办,必须救助更多的部队,充实自己的兵力,否则,今天晚上覆灭的其他部队,就是自己最终的下场。

“杀!”按照桂永清的吩咐,被迫返回第一条战线,一个撤退过来的三个营的部队,悄悄接近两军对峙线,向日军突然反攻。

这些战术反攻,不算什么,反攻之前,桂永清派遣的军官已经讲了,这是唐生智总司令的命令!紫金山上主要是炮兵和保护炮兵的步兵,不能投入大规模野战!

这样,桂永清很聪明,很轻松地将责任推诿给了新败归来的部队,让他们去卖命。

那些部队官兵连一声的质疑都没有,只是要了点儿弹药就上去了。

大血战,无数人生死,如果结局必然是死的话,中国人向来是不害怕的!

活得太憋屈,太窝囊,太累,生不如死,死是一种解脱,像其他战友一样!

许多官兵想通了,斗志就上来了,反正,退却到这里,他们发现,不过是一个孤岛,迟早要被鬼子消灭的,还不如早死早投胎,不,干死一个鬼子够本!

如果鬼子接受投降多好啊,老子真不想打仗了……

一些士兵将这种怨尤也变成了仇恨和斗志了!

三个营,其实是三个团,两个不同编制的师属部队,就剩下这么点儿人了。

他们在攻击的时候,更多的败兵加入了进来,最终,有三千多人向日军反击。

此时,数千中国残军向这里突击,两股中国部队在日军的攒击之下死伤惨重,但是,他们也给日军造成了相当伤亡!

夜战,混战,大规模野战突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中日两军的单兵素质差异!

因为,此时战场上,只要能将子弹对着敌人方向射击的士兵,就是好士兵!

几乎,随便射击的精准率差不了多少!

杜词看到了这种情况,因为战斗中,附近的日军频繁调动,往来策应,那种枪弹射击的光斑和纷飞的射线,绚丽多彩,看得非常清楚,对于杜词这种人精来说,还需要疑惑吗?

他心中暗爽,“天助我也!”

他赶紧在附近寻找,摸索着,卧槽,一个鬼子兵的,卧槽,有一个,卧槽,一根黄瓜!

切,他摸着了一个尸体的小腹部里面,那里面可是装备精良呢,一支手枪,两个手雷!

最终,他搞定了事情,摸索到一个牺牲的中国士兵,将他衣服扒下来,跟自己换了。

他尽量翻滚着,在地上收拾鬼子尸体上的手雷,野战混战中,手雷的威力太大了!

让他连呼幸运的是,阵地上,还有一挺鬼子的机枪,他摸索了一下,是九六式,好枪啊,比歪把子那鳖货强多了,附近还找到了子弹。

在他忙碌的时候,中国部队已经席卷而来,往西北方向过去了,正在拦截的日军被击溃,碾压,负责佯攻和牵制的日军,也没有想到中国部队突然反击,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日军在前面且战且退,后面和侧翼,又有部队追赶。

杜词就是跟着再次裹挟而来的部队,来到了中国部队的后方,他的帽子还是鬼子的,屁帘帽,可是,身上带着一顶中国士兵的军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奔跑中,他运动到了中国出击部队必然回归的地带,在尸体堆中匍匐下来。

太沉了,太累了,他身上带着十几颗手雷,头上是鬼子屁帘帽和钢盔,身上还有一百多发子弹,加上九六式轻机枪,又专门缴获的更多的机枪用子弹,那分量不是开玩笑的。

鬼子的机枪弹和步枪弹是混用的,通用,可是,杜词要发挥机枪的威力,就必须多带子弹,还好,趴窝以后发现,你妈,鬼子尸体不少呢,发财了!

可惜,能冲到这里的鬼子,弹药消耗很大,他缴获不多。

阵地上出现了断档,空挡,双方的兵员都潮水一样翻滚过去了,他无聊地趴窝着,窥探着,唉声叹气。

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大规模会战,这种场合,与他们特种兵唯恐躲避之不及,因为,特种兵再牛笔,也没有发挥单兵优势的余地。

筹集着子弹,手雷,他窝在地面上,有尸体包围,还有一个低洼的地方。

弄好以后,他装死。

很快,紫金山上又有部队下来了,一边,也有鬼子过来,形成新的拦截线,两军交战!

杜词等待着,好在鬼子不多,因为西线主力决战尚在收官阶段,中国部队的局部抵抗非常激烈,所以,紫金山来的中国部队,打退了日军,向前扩张地域,保证救援部队返回的通道。

山顶上,还有迫击炮朝着日军轰击,日军一时间也没有多大办法。

几个中国士兵就蹲到杜词身边的位置射击,此时,杜词听清楚了他们喊叫的声音,也接着战火,看到了他们的军装,这才从地上仰起头,此时,日式头盔和屁帘帽,已经换上了中国帽子,还有一顶宽大的德式头盔。

“快打,快打,我受伤了。”杜词这么喊,不是矫情,是告诉对方,麻痹的,咱们是哥儿们。

果然,一个士兵过来:“兄弟,挺住,一会儿我们带你走。”

“好,好,麻痹,老子跟小鬼子拼了!”杜词终于兴奋地跟组织接上了头!

他立刻加入了战斗,使用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六章 回归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