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抗日之毒刺传说 > 第二十二章 杀进城中

等了几分钟,再也不见城墙上,城门楼上,城外门口工事里鬼子出来了,杜词小心翼翼地倾听着,感觉着,从土丘废墟后面跳出来,朝前面移动。

他一面观察地面的情况,放置日军埋设地雷,后来才想到,1937年淞沪会战胜利以后,疯狂向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攻的日军,属于进攻型部队,哪里会携带那种武器?

杜词暗暗嘲笑自己想多了。

他很快到达城门工事前面,观察了情况,隐蔽在一条小沟里,城外纷乱的路径,田埂和浇灌的河沟,给了他足够多的回旋空间。

后面的火力支援不再扫射了,偶尔,机枪子弹朝两侧的城墙上扫射一梭子,鲁奇和刘德威等人还算不错。

距离二十米的时候,杜词忽然听到前面鬼子工事里有轻微的咳嗽声,那是伤兵忍不住的咳嗽。

杜词冷笑一声,从腰间拔出一枚手雷,拽出保险销,在步枪上轻轻磕一下,随即投了出去。

嗖。

手雷刚刚投出去,还没有飞到工事上面,就见工事里呼一声冲出了三个鬼子,其中两个用急救绷带包扎,白色的纱布都被鲜血染红了。只有一个鬼子完好无损。

三个鬼子都手持38步枪,世界上最长的枪刺,在夕阳下闪烁着令人悚然的光泽,一齐朝杜词捅过来。

“嗨!”鬼子撕心裂肺地尖叫着,一个鬼子估计腿部受伤,冲了一下跌倒又顽强地爬起来,翻滚着朝前冲锋,机敏地用枪刺攻击杜词的下三路。

你他妈下三烂啊。

杜词暗叫一声,菊-花一紧,还真是怕了。

他就势向旁边躲避,还翻滚动作,吧的一枪,击中了正面最凶猛的,没有受伤的鬼子士兵,子弹的冲击波,让鬼子朝后面跌倒,顽强的鬼子挣扎着爬起来,还是失败了。

不用说,200米距离之内的38步枪坂式子弹,停止作用还是相当不错的,容易翻滚,估计,小鬼子的脊梁后面一定爆出一个碗口的大窟窿了。肚子里瞬间30倍的空腔扩张效应,也不是好受的。

日军38步枪有两种子弹,轻弹和重弹,杜词使用的是轻弹,火力弱,容易翻滚。

近在咫尺,鬼子冲锋猛烈,几乎从工事上跳出来,两支枪刺直指杜词的面门和心窝。

杜词翻滚,看似笨拙狼狈的动作,其实非常合理,如果你经常看《人与自然》,了解一只狮子和一群鬣狗之间的战斗模式就会明白了。

翻滚不仅比站立姿势目标小,位置低,还能躲避后背和侧翼的威胁,这样,如果敌人背后还有袭击者,最前面的鬼子,就是杜词的人体盾牌!

急速之间,杜词手动扳机,退出弹壳,第二枪射中第二个鬼子的大张的嘴巴。

“啊!”鬼子野蛮般怒吼着,激发着浑身的力气追赶着地面翻滚中的杜词,突然,他的脑袋一甩,后脑勺爆出了一团血浆脑浆和头皮骨骼之类的混杂物,倒飞出去。

地面上的杜词,其实视野更开阔,看到了城楼上的日军又冒出来两个!

“嗨嗨哈!”第三个鬼子,伤兵啊有木有,翻滚到了正面,单膝跪地追杀杜词,枪刺很凶狠地追逐着杜词,闪电般戳着。杜词只能一次次用步枪枪刺格斗。

不过,杜词很爽,因为鬼子不是给自己当屏障吗?

果然,杜词用眼睛的余光看到,城墙上的日军正举着步枪朝他这边盯着,随时准备射击呢。

杜词心里暗暗夸奖鬼子协调性不错,突然左手持枪,跟日军枪刺搅拌在一起,右手拔出腰间的驳壳枪,随手对着城墙上就是一梭子。

德造驳壳枪是速射手枪,一梭子就是二十响,翻转手腕,借助这种手枪枪口自动上跳的特性,一甩手就是一个扇面,噗噗噗,城楼上的两个鬼子被打得跌进城墙后面不见了。

“杀杀杀杀。”日军伤兵大声呼喊着什么,或者是哈的声音吧?

噗嗤,鬼子的刺刀扎进杜词的左手臂里。

杜词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个鬼子这么凶悍,格杀技巧这么老辣。

驳壳枪子弹已经打光,没有用处,他随手一甩,嘭,沉重的手枪砸到了鬼子的太阳穴上,加上他特有的手感力度,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鬼子一愣,晕了一下。

杜词右手抓住掉落的步枪,朝着鬼子的脖子上狠狠捅过去,噗嗤,刺刀准确地捅进咽喉的喉结下面,直接穿透了。

鬼子错愕,马上丢开步枪,本能地双手抓住咽喉的枪刺。

杜词趁机扯掉左手臂上的枪刺,抓住枪管,倒过来,向前冲锋,隐藏在环形沙袋工事的西面。

他投掷的手雷,已经已经爆炸,将半人高的环形工事里面,炸出了不少人的残肢什么的,硝烟滚滚,成为他的新障碍。

咔咔咔,他活动着步枪扳机,发现里面有子弹,就拿在手里,看看城墙上再没有敌人冒出来,就朝城门洞冲过去。

环形工事正卡在城门外面,往前面是常见的护城河,他一跃而过,穿过五米多的河岸,跳到对面,继续冲。

此时,城墙上突然出现了几个日军,显然发现了杜词的动作,有开始发愣,没有用枪射击。

因为杜词很狡猾地穿着鬼子的军装,看起来好像鬼子败退城内一样。

钻进城门洞的中间,杜词略一停顿,拔出一颗手雷,打开保险,磕碰,等待延时,朝前突然扔出去。

轰的一声爆炸以后,趁着浓烟弥漫,杜词一阵风冲过去,猫着腰,朝着左边猛烈搅动枪刺。

他的


状态提示:第二十二章 杀进城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