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虐心耽美 > 帝国支撑者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告风波

柳知县一惊,这明中信又出什么幺蛾子?

“什么公告?”

“他在公告中表示,如果第一场通过,他还将参加余下三场县试,并恳请县尊大人将他的所有试卷皆予以公示,让所有本次考生检验自己是否符合录取名次。如有参加县试学子认为他不符合录取名次,可以书面公示,说出理由,如果理由有理有据,被众位考生同意,并被县尊大人认可,他愿意退出本次县试,下次再考!”

“他这是要破釜沉舟啊!”柳知县也被明中信的大手笔所惊,一时间竟呆住了。

毕竟,将自己的试卷公诸于众,这是要有多大的自信,才敢如此做,他难道就不怕人们专门挑刺吗?要知道,文他们比下去。不知他是自信爆棚,还是有些傻!

不过随之,柳知县松了口气,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再左右为难了,只要秉公录取,就不用再担心有人怀疑他徇私舞弊了,而且还能够给人们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印象。

这次,明中信又为自己解了围,这种既能给自己带来政绩,又不给自己添麻烦,还能为自己解决麻烦的人,自己又怎能不对他另眼相看呢!

“既然他如此要求,那么就发个公告,昭示百姓,如他所愿!”柳知县捻须微笑道。

钱师爷张张嘴想要说话,但是,见到柳知县如此高兴,也就无奈作罢,低头应命。

对于l县百姓来说,今日又将跌宕起伏的一天。

一大早,明府居然贴出公告:

“明某中信不才,近日听闻明某居然内定为县案首,明某大愕,如此大的事明某居然今日才知道,怪哉,本人不知,别人从何得之。听到如此荒谬之事,明某不屑辨之。故决定。

如果明某有幸县试第一场通过,本人还将参加余下三场县试,并恳请县尊大人将明某所有试卷公之于众,让所有读书人检验明某是否符合录取名次。如有参加县试学子认为明某不符合录取名次,可以说出理由,如果理由有理有据,并被各位读书人认可,明某愿放弃县试,下次再考!”

更劲爆的是,县衙居然也做出了公示:

听闻考生明中信要求将自己试卷予以公示,经县尊大人与诸位考官仔细商讨,最终决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次县试将会把每场前三名试卷予以公示,请各位予以品鉴!

众人为之哗然,继而鼓掌欢迎县尊大人做出如此符合民意的事。

确实,读书人谁会心服其他人,就是县试前三名也得看看他们是否名符其实。

并且,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努力从试卷中寻找瑕疵,只要找到可以攻击的瑕疵,他们一定会大张旗鼓大肆宣言,从而借机彰显自己。

而今,县衙居然决定公示每场前三名的试卷,这就给了他们机会。

如果公示,前三名的试卷将经受大家的检验,每位考生可以从中借鉴人家比自己强的地方,也许会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水平。

在此氛围之下,这前三名绝对得是考生中的翘楚,否则绝过不了众位考生这一关。

如此一来,也许本次县试录取的童生将是l县史上最公正、最名符其实的一期考生。

众人对此充满了期待。

这两个公告一出,谣言瞬间为之一清,人们也不再议论,反而皆期待起即将到来的发案。

他们都想看看,明中信是否入圈,或者入圈后,是否如其所言还要参加二场、三场考试。

众人皆知,县试第一场如果录取名次在前二十名内就无须再考第二场的初覆,第三场的再覆。只要在第四场不作死,这二十人一定会被录取的。所以,就算考第四场都不过是为荣誉而战,确定名次而已。

要在连续四场排名第一,那也是很难的。

县案首一般只不过是在第一场录取的前二十名内,取第一场和第四场的成绩,综合判定第一者即为县案首。

就在明府、县衙分别发出公告后,明府众人听闻此事,皆是大吃一惊,都未想到明中信敢玩得这么大。

于是,纷纷放下手头事情,聚集于明府,向明中信询问,这是他的意思?还是县尊大人为摆脱嫌疑逼迫于他?

待得到明中信的答复,确为他自作主张时,众人纷纷埋怨于他。

“中信,你此事做得太过了!”明有仁叹息道,“本来,以你的才学要取这案首也并非不可能,但如今要考四场,要想获得县案首,就必须四场成绩皆为第一,或四场综合成绩第一。这却是难上加难了!”

明中信微笑不语。

众人恶狠狠望着他,皆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因为,他们的命运早已与明中信连在了一起,可说是患难相随、兴衰与共了。

如此,岂能不为之操心!

“诸位,中信此举,一为消除谣言,二为消弥隐患,三为造势。”明中信淡定地解释道。

“何解?”孙宇疑惑地问道。

“这第一第二大家皆能理解,我就不说了。单说这第三。此造势者,皆因中信志在县案首,要想在此谣言中获得案首,难于登天,而且即使知县大人力挺点中信为案首,也难堵悠悠众口。”

众人纷纷点头,而孙宇、明有仁陷入了沉思。

“而现在中信试卷皆公告之,众位读书人观看对比之下,如果皆觉中信实至名归,那还需要再担心案首之名吗?此即为中信所说造势。”

“试想一下,在此大势之下,只要中信四场应试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五章 公告风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