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经典耽美 > 岔路也成正途 > 第3节

这话听起来空,但是白辛鸿知道白小袁是个早熟的孩子,这话他真的能听进去,也能因为这话好好地思考,而不会满脑袋都是叛逆思想。

白小袁想了几天,虽然思考的过程有点纠结,不过做下决定之后白小袁立马就改了自己不少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早上起来早的时候不看电视了,改成背背单词和古诗,中午带书回来,吃过饭也能看看书,晚上回来把作业写好了也不能大功告成,还得把预习和复习给做好。

做这些的时候白小袁觉得俞闲才真的是聪明,知道作为一个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不是多困难的事,也占不了多少时间,其实白小袁还是有不少的空余时间来放松的,不过白小袁之前就是没觉得这些事有多重要。后悔也来不及,他也没法儿回到过去抱紧俞闲学霸的大腿,他就连俞闲的联系方式都没有,现在白小袁只能默默在心里给俞闲致以十二万分的感谢,并且嘲讽自己之前的蠢。

这些简单的习惯在刚开始的时候白小袁还没觉得有什么成效,不过等到初二的时候就开始体现在他的成绩上面了。白小袁的排名就和坐着火箭一样一下就排到年纪的前边儿了,虽然说不上前几名,不过几十名还是没问题的。

总之最后白小袁发愤图强总算是如愿以偿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他估计以俞闲的成绩绝对也是没问题的,就是不知道一中那么多人,白小袁能不能找着他。

不过白小袁真是没想到,自己和俞闲的重逢居然会是这么个场景。他完全没想到自己居然又和俞闲住在同一个小区了,而且还神奇地买到了他的二手花盆。

虽然三年没联系,不过见了面就还能聊起来,老朋友的默契也真是不错。白小袁觉得自己又能找到当时和俞闲一块儿玩儿的感觉了,而且现在他还能和俞闲一块儿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让俞闲好好看看自己的变化,真是想想都要笑出声来了。

一中离他现在住的地方不远,白小袁估计俞闲肯定也不会住校,以后一块儿上下学也有伴儿,白小袁觉得自己初中努力学习真是相当明智的一个决定,要不然哪来的机会和俞闲做高中同学啊。之前白小袁问俞闲读哪所高中其实也就是确认一下,虽然初中三年没见,但俞闲成绩那么好,没可能会考不上一中啊。

说起来,这学校也是相当有想法,初升高的暑假居然还发了他们一本作业,该说不愧是市一中么……白小袁翻了翻自己那本作业,看看空着的不太会做的超纲题,数了数到底有几道之后果断决定求助于俞闲。

本来白小袁打算找自己的初中同学,不过眼下有个学霸就住在离自己家的步行距离不超过五分钟脚程的地方,何必舍近求远呢?再说了,断了三年的友情亟待修复,白小袁不知道俞闲还拿不拿他当好朋友,不过白小袁很乐意主动一点,毕竟当年蠢的可是他。

这么想着,白小袁直接给俞闲发了条消息,“咸鱼咸鱼,你暑假作业做完了没?”

俞闲的回复来得很快,“大部分都做完了。”

“太好了,这两天你什么时候有空哇,我有不少不会做的题想问问你。”

“什么时候都有空,说一声就行。”

“那我马上过去!报地址!”

白小袁看了看俞闲家的地址,把作业装好就准备出门,路过厨房时他想了想,从冰箱里拿出来了个西瓜,装在塑料袋里提着走了。

第3章 3

俞闲没想到白小袁依然是如此直接的一个行动派,还好他家里不算太乱,稍微收拾收拾就能见人。他把房间表面工作弄好之后就把自己的作业先拿了出来,没翻几页就放到桌子上了,心里觉得今天这个事情实在是玄妙。

三年没联系的同学忽然就搬到了你住的小区,还买到了你的二手花盆,要不要这么巧?

这三年白小袁长相没怎么变化,个子倒是长了不少,而且成绩似乎也有不小的进步。看来是奋发图强好好学习了?总算是没蠢下去。俞闲觉得自己当年拉着他写作业的功夫没白费。

俞闲本身并不是个爱学习的人,他的成绩之所以一直还不错,一是因为聪明,二是因为听话。老师说要复习下一节,他就复习下一节,多一个字儿都不看,老师要他们整理二十道错题,他绝不会整理到二十一道。家长给他买的练习册辅导书,他从来都是翻过两页之后就把它们放到角落吃灰去了。然而就是这样的学习习惯,再配合上他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无论在老师还是同学眼里,他都是公认的好学生。

每天在床上看看到十一二点的俞闲表示你们真是想得太多了。

俞闲知道自己聪明,他还知道白小袁比起他来也绝对不差,所以才会那么不乐意看见他成天撒丫子狂欢。

虽然最小的时候他是因为被自己妈妈摁着脑袋才去找白小袁玩儿的,不过白小袁作为朋友也确实没的说。白小袁很会照顾人的情绪,而那个年纪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无法无天熊得不行,两相对比之下俞闲也越来越愿意和他一起玩儿了。

唯一有一点令人不愉快的就是白小袁算是俞闲的“别人家的孩子”。

白小袁那边暗搓搓地拿预先这个优秀小标兵当做假想敌,殊不知俞闲这边每天听白小袁的好话听得耳朵长茧。

俞闲的父母都很年轻,虽然俞闲比白小袁大,但是俞闲的妈妈胡悦就比白辛鸿小了五岁。白辛鸿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状态提示:第3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