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研讨会规模不大,参加人数大约在30人左右,没法跟前一天那场关于“陆军编制改革”的学术研讨会相比。那场研讨会,足足有近两百人参加。陆军部、参谋部里负责编制、人事、训练和作战计划的几位大佬全都到了场,各兵种司令部、各集团军、各军事院校也都有派代表出席。
就连马歇尔的前任,最近一直在家专心著书的前陆军参谋长马林-克雷格都作为潘兴将军的私人代表,前来旁听了那场研讨会(克雷格已于1939年退役,历史上,他在1941年9月又以上将军衔重服现役,出任了陆军预备役部队委员会主席)。
参加今天会议的除了麦克奈尔将军(代表参谋部作战训练部)、陆军部步兵局、陆军航空队的相关负责人,就只有西点军校、弗吉尼亚军校、南加州要塞军事学院、诺威治大学、瓦莱弗戈军校、本宁堡步校、利文沃思堡军校、陆军参谋学院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503旅的代表。
由于昨天会议结束后,麦克奈尔少将的秘书乔治就跟随克雷格一行返回了华盛顿。今天,约翰是作为会务秘书出席研讨会的。
会议开始前,麦克奈尔少将带着约翰拜会了几位前来参会的知名学者,也顺便向他们“显摆”了一下自己新收的弟子。其中一名来自诺威治大学的教授早年在中国青岛生活过,对约翰重新翻译的《孙子兵法》十分感兴趣,拉着他一直聊到了会议开始。
由于美国对于空降作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多问题都尚处于摸索阶段。除了一些学者按照会议既定议程发言,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外。大部分时间,大家主要是针对503旅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这次,威廉-李将军作为“空中步兵”计划的负责人,足足带了三十几个问题上会。内容包括了空降兵部队人员编制、训练方法、武器配置、战术原则、后勤补给、通信保障等多个方面。把约翰这个负责记录会议纪要的会务秘书累得够呛,没学过速记的他把手都快写断了。
中午休会的时候,约翰才有时间去找加文聊一聊。这一会,他正在军校食堂的小餐厅里和其他几名503旅的军官一起用餐。
“你好,加文。”约翰端着餐盘,走到了过去:“没想到你也来参会啊。”
“你好,约翰!”加文连忙起身跟约翰打了招呼,然后他又把自己身边的几位同僚介绍给了约翰:“这是我们503旅总空降训练官威利斯中校。这是501营的作训参谋辛克上尉。他是我们旅的王牌跳伞员,下午会有一个关于伞兵训练的主题发言。”
“你好,威利斯中校。你好,辛克上尉。”约翰热情地跟他们打了招呼,尤其是跟那个叫辛克的上尉。他可是一眼就认出来,这家伙就是二战期间著名的101空降师506团团长辛克上校。《兄弟连》热播后,这位早已友们扒了出来,在各大军事论坛里经常能见到他的照片。
当约翰好奇地打量着辛克的时候,加文已经开始向威利斯等人介绍起他来:“这位是参谋部作战计划处的处长助理,范德比尔特上校。”
因为约翰穿了一身没有军衔的学员制服,威利斯和辛克都没想到这个看起来不过三十多岁的青年军官竟然是名上校,连忙起身敬礼:“你好,长官!很荣幸见到你!”
“都坐,都坐。”约翰回礼后招呼大家重新落座:“我现在就是一名学员,今天你们是客人,我是被麦克奈尔院长派来给你们做服务的。”
他的话让威利斯和辛克都放松了不少,再加上加文在其中穿针引线,很快他们就熟络了起来。约翰以前在飞行俱乐部的时候,也跳过几次伞,再加上最近对空降作战的问题一直很伤心。他们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最近503旅正在进行的首轮实跳训练上。
“缩短投放时间这个思路是没错的。”约翰首先肯定了加文的意见:“伞兵投放速度越快,着陆的散落面积就越小,越有利于迅速集结兵力,形成战斗力。但是现阶段,专门为空降部队生产一款改进型运输机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我记得c-47后机身左侧的大舱门是足够两人并行通过的吧。”
“可是两人同时出舱的话,在风力影响下很容易在空中出现碰撞事故啊。”加文也不是没有想过双人同时出舱的问题。
的确,就算是后世军用运输机为了运载大型车辆、装备,普遍采用了尾部后仓门设计。但是伞兵在跳伞时,一般也还是采取依次出舱的方式,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不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后世的中国空降兵有一个土办法——双编队交替出舱。也就是将伞兵排成左右两个队列,相互交替依次出舱。这种出舱方式会比单队列顺序出舱快很多,训练有素的空降兵部队,可以将两名伞兵的出舱间隔时间缩小到0.8秒左右。而两名伞兵在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0.8秒已经足够将两人的空间距离拉开到10米以上,不存在空中相撞的危险。
约翰把这个“小窍门”告诉了加文等人,威利斯中校对此很感兴趣,但是长期与基层伞兵打交道的加文和辛克则面有难色。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对团队合作默契度要求非常高,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后世中国伞兵部队也是通过大量严格训练才练出了这一手“绝活”。
那还是以组织纪律严明,团队合作默契而著称的中国伞兵,换成这帮标榜个性,崇尚自由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