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古代耽美 > 风起月明 > 第11节

风月明道:“武昌一战之后,张冀北在襄阳城只剩一万左右的战力,再加上姬烨阵亡,可用之将也只有左刀一人。按说襄阳城我们弹指可破,除非……”他沉吟着,分析道:“太平教教主李默最初起事于成都,随后梁梦醒响应于汉中,于是东西两川皆入叛军之手。而两川的叛军若想进取天下,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顺江东下取荆州,一条是过渭水进关中,还有一条……那就是从汉中走小路,经上庸到襄阳。”

“不错。”蓝若海点头道,“如今荆州已然被我们控制,关中是他太平教的盟友蓝玉,所以襄阳将是李默太平教叛军唯一的扩张方向,他决不会容许襄阳城轻易落到我们手上。”

“若我所料不错,此次梁梦醒就是带了他的汉中军来支援襄阳的。”方瑜点着手道。

风月明看着方瑜和蓝若海两人锁眉苦思的模样,忽然笑了,笑得方瑜和蓝若海愕然相向。

只听风月明笑着道:“何必想那么多?难道这普天之下,还有我们破不了的局吗?”

第18章 江滨漫步

“陪我走走好吗?”风月明向方瑜轻声道,“就当是散散心。”

“嗯。”方瑜点点头,走到风月明的身边。

蓝若海见状知机地告辞道:“如此我便先回去整顿军队,做好攻打荆州的准备。”

“左将军请自便。”

蓝若海走后,风月明和方瑜并肩漫步于汉水之滨,此时夕阳西下,伴随着江水拍击岸边的“唰啦”声,一丝清凉的微风吹散了六月的暑热。

“如此说来,这太平教的李默才是眼下纷乱局面的寇首祸根了?”风月明问道。

“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如今天下之乱,起于也速迭尔,始起于蓝玉,实起于太平教。至于张冀北,只是落井下石之辈罢了。”方瑜顿了顿,旋又侃侃道:“当年元顺帝治黄河水患引起民愤,百姓揭竿而起,天下大乱,起义的义军因为人人头戴红巾,故又称红巾军。红巾军的组成十分复杂,除了大量的流民百姓,还有白莲教、弥勒教以及明教这三个教派组织,奉白莲教的‘明王’韩山童①为义军首领。后韩山童战死,其子‘小明王’韩林儿②又在被皇上派人接回应天的途中舟覆人亡,白莲教遂对此怀恨在心,认为是皇上故意害死了小明王以便自立为帝。”

“难道这太平教……”

“不错,如今叛乱与两川的太平教教主李默正是出身于白莲教。建国之后,皇上把红巾军里白莲教的分子派往西蜀,名为派遣,实为发配,是想要白莲教远离应天这政治中心。李默最初见事不可为,便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到来。”

“那么他等待的到底是什么时机呢?”风月明问。

方瑜道:“李默在等皇上犯错,等一个民怨沸腾的时机揭竿而起。所以当徐达③病逝的时候他没有动,李文忠④病逝的时候他也没有动,一直等到最后李善长⑤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因胡惟庸案被一并处死的时候,他终于动了。”

风月明喟然道:“韩国公李善长曾被皇上封为开国第一功臣,更被赐予丹书铁券,没想到终还是被诛灭满门,着实令人齿冷。”

方瑜道:“这太平教的李默和李善长有什么关系我不得而知,但由于李善长一案实在影响太大,波及太广,弄至满朝官吏人人自危,李默终于等到了他最想要的时机。那时又恰逢皇上加重了川蜀的赋税,于是太平教横空出世,以李默这白莲教的余孽为教主,煽动农民起义,占领巴蜀之后又得梁梦醒支持,把东川汉中之地也划为他太平教的地盘。”

“梁梦醒和李默又有什么关系?”

方瑜道:“梁梦醒本是汉中的一大富商,暗地里还是五斗米教⑥的重要人物,和李默关系密切,也是李默最坚定的支持者,现在是李默四大护教法王之首。此人智勇双全,有了他的支持,李默的太平教可谓是如虎添翼。”

“但是这还不够。”

“不错,不够。”方瑜道,“就算控制了两川,但面对如此之大的天下,李默仍然势单力微,所以他必须找到几个盟友。”

“比如说张冀北。”

“张冀北是李默找到的第一个盟友,作为陈友谅旧将张定边⑦之子,张冀北出身明教,但由于明教最终也被皇上背弃,因此他也和白莲教一样想要向皇上报复。因着陈友谅残余势力的支持,他很快召集到一股力量,在荆州发动政变,夺取了荆州的控制权。”

“然后是也速迭尔。”

“也速迭尔我更相信是纯粹的利益关系。李默对人心看得很透,他和也速迭尔的交易我想除了金银财富,更应该有土地上的约定,比如北平府和辽东的广大区域,一向是也速迭尔觊觎已久的。”

“然而比起张冀北和也速迭尔,最厉害的当然还是蓝玉⑧。”

方瑜点头道:“正是。其实蓝玉谋反的动机我到现在也没完全弄清楚,只知道他确实得到了李默的大力支持。他一个位极人臣的当朝最强武将,有什么理由竟到了起兵谋反的地步?”

风月明想了想道:“去年朝廷命蓝玉统领兰州、庄浪等七卫兵,追讨逃寇祁者孙,于是攻取西番罕东之地,当地首领哈昝等逃遁。时逢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反叛,蓝玉又奉命率军征讨,尽降其众。蓝玉请求征当地百姓为兵,讨伐朵甘、百夷,皇上下诏不许,蓝玉遂不受诏令,在凉州屯兵自重。”


状态提示:第11节--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