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嘿嘿一笑,做个鬼脸:“师兄说是杜撰就是杜撰好了,不过是闲聊打发时间,何必当真。”
“不早了,回屋睡觉吧。生宣今天表现不佳,明儿早上给我们打热水。”
“师兄好过分,你们嘴快,我不过是没有机会表现罢了。”
看他们几个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走了,槐树底下那两人转了出来,是王梓园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正是今天晚饭时分来的客人。
第3章
“少东家,这是古雅斋一年来的账目,这些是古雅斋名下弟子的习作。”王梓园把手里的东西恭恭敬敬的放到年轻人面前。
“先生快请坐,自修惶恐。若不是父亲身体大不如前,自修也不必如此匆忙上阵,往后还要多多仰仗先生。”年轻人站起来,双手接过王梓园递来的东西,又亲自搀着他坐下。然后把账目放在一边,拿起那叠习作仔细看起来。
江家世代经营字画,前朝鼎盛时期,民间收藏之风大炽,恰好这时江家出了一位临仿大师,日进斗金,后来干脆专做临仿生意。说白了,就是伪造名人字画,再当成真品卖出去。
大夏号称文明礼仪之邦,书画艺术之发达,已有数千年历史,即使朝代更迭,战乱频发之际,仍然不乏以千金易一卷轴之人。最近几百年,更是文章昌盛,fēng_liú浩荡,书画界屡有创新,名家辈出,令人惊艳。整个王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附庸风雅。就连茶楼酒肆都不惜代价求取名家作品悬挂张贴,否则就觉得抬不起头来。书画伪作自然也大行其道,水平高的几可乱真。
前朝末年,江家的生意一度迫于战火停顿。本朝立国之后又慢慢做了起来。如今天下承平已近五十年,庶几可见前朝鼎盛时期的样貌,贵族官僚、文人士子,纷纷加入了全民收藏的行列。只是不少书画作品在战乱中毁损散失,价钱自然也水涨船高,作伪这一行的利润不言而喻。
江家在京城和全国各处都有自己的店铺,但主要负责销售,也卖一些真品作幌子。集中伪造书画作品,培养弟子的基地,乃是王梓园负责的彤城古雅斋。江自修的父亲江慎早年对王梓园有援手之恩,两人切磋后顿成知己,于是请了他专门负责调教弟子。江家调教弟子的方式是临仿业内出了名的,严格耐心,j-i,ng雕细琢。从各地挑选十岁以下聪慧伶俐的小男孩买进来,头半年什么也不教,只教他随着x_i,ng子乱写乱画。半年以后,由师傅会同其他供奉(就是江家的专业顾问)判定他适合学书还是学画,当临仿何人何体,亦或是学习篆刻装裱。
一旦定下来,每日揣摩背默范本,临摹练习不辍,决不允许用其他风格乱了手眼心志。开始可能只是一种笔法,一种技巧,或者范本的一个角落,以后慢慢增加,终于习成一位名家的各种题材各种风格,或者擅长一种风格的各类变体。这个过程快则五年八年,慢则十年二十年,然而最后出来的作品,无不神形俱肖,足以乱真,转手便价值千金万金。也有那资质不够的,两三年没什么大的进境,便送往各地分号学习打理柜台上的事情。
每一批弟子中资质最高的,则收为入室弟子,可以尽其所能学习各种风格,包括全套篆刻用印装裱仿旧这些不传之密。记名弟子成年后按创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报酬,入室弟子则能持有江家的股份,并且成为供奉,在业内地位尊崇。
临仿是个细致活,最讲究眼力和手上功夫。一过三十,慢慢差错就难免了。一位临仿高手的黄金时期,也不过十到十五年。上一批弟子,还是江慎父亲手上调教的,如今已日渐凋零,王梓园现在调教的这批孩子,可以说是江家的无价之宝。
江自修一边翻看手中的习作,一边听王梓园介绍这些孩子的进展。
“水墨入门最早,天分也高,如今柳体、颜体已经颇有神韵,正在习欧体。再过几年就该派上用场了。生宣、纯尾、紫毫、焦叶学书,章草、瘦金、鹤哥、丹青、飞白学画,熟宣、留白、玉版、罗纹学篆刻。学什么人什么体也都定下了。只有丹青……来了快一年了,几位供奉仍然有争议,要请少东家定夺。”
江自修抬起头:“就是昨晚最后讲故事的那个孩子罢?口才倒好。”
王梓园沉吟了一会儿,道:“他昨晚讲的故事,只怕不是杜撰。”
“哦?”
“丹青的父亲朱惟之,两年多前带着他母亲和他到彤城定居。先是送了一幅鸣玉山人的‘中庭消夏图’到‘文一阁’寄卖。‘文一阁’的刘子昭根本没把画挂出来,过了一个月跟他说无人问津,要他五十两银子卖给店里。他不肯,刘子昭就退了幅仿品给他。谁知这朱惟之眼力好得很,当场指出五处破绽,索回了真品。我当夜悄悄拜访了他,用五百两银子买下了这幅画。”
江自修一拍大腿:“想起来了,前年古雅斋送到京城的那批货里就有这幅画。张林二位供奉携手,揭了头层二层。”
所谓“揭了头层二层”,是把宣纸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整个揭下来,这样一幅字画就变成了三幅,轮廓完全一样,只不过颜色略浅。粘上同类纸张,再经高手加重线条色调,熏染做旧之后,与原作几乎一般无二。
“那二层和原来的底子做好之后,一幅卖给了江南大粮商,一幅卖给了京城的翰林。”江自修笑道,“头层加了衬,还在父亲的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