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事后回神,他已经又约了老友,签订正式合同。同时被钟奕说服:等到183号配方投产,自己是生产方、能拿分红,这不比把钱放在股市里保险许多?

到这时,张老师也慢慢明悟:自己之前还是太着急了,被钟奕的炒股能力冲昏头脑,一时之间只看到光鲜亮丽的未来之路,却不愿意想,自己这攒了半辈子的钱,如果在钟奕手上亏损,又是什么情境。

眼下这样更好。稳妥、容错率高。

老友有些莫名其妙,问张老师:“你之前卖配方,不都是一锤子买卖?”

张老师揉揉眉心:“他给我做了个很详细的市场分析,”厚厚一叠,“从产品优势,说到竞品对比。我算是被他绕进去了。”到最后,张老师作为生产方,反倒是恍然大悟的那个:原来我的配方这么厉害?

老友听了,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简单。”

钟奕却知道,这并非是自己的本事。

他能通过未来的记忆,反推一份分析书出来,却不能沉湎于此类“胜利”。

一旦习惯了这样虚假的繁花锦簇,在真正面对荆棘的时候,他将无所适从。

……

……

暑假开始,配方投产。接下来,就是寻找销售渠道。

这事本身不难。张老师在研究期间,发过数篇论文,已经有企业颇感兴趣、与张老师进行前期接触。

只是这些企业大多与买钟奕先前那份多孔、隔热玻璃配方的公司一样,负责中间环节的生产加工,而非终端制造。

钟奕眼下要做的,则是越过此类生产企业,直接接触行业终端。

张老师被钟奕拖下水,自发自觉地和他讲起自己的人脉关系。

钟奕毫不意外地在张老师的通讯录里看到盛源的一名采购。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尴尬。他已经在盛源入职,仍然是实习生身份,另加一个“池特助好友”的名头。前者自不必说,至于后者,在池珺“亲自”给hr打过招呼后,高层京市派、海城派一起联想纷纷。只在按说不过走个形式的面试环节,钟奕就经历了几番试探。

他与小池总究竟是什么关系?

——朋友?上大学才认识的,能是多好的朋友。

小池总给了钟奕什么好处?

——就是朋友,没别的?小伙子,年纪轻轻,何必这么固执。

不为利益所动?

——无非是价没开够。倒是挺有远见啊,知道跟着盛源老总的儿子干,比跟他做对要有前途。

也不让你背着池珺做什么,只要稍微透露点小池总的所思所想……

——价格?可以谈嘛,一切好说。

钟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到最后,试探的人没问出价码,钟奕倒是把对方的来路挖的一清二楚。

先是京市派。没办法,作为给朱鸿擦屁股的人,他们这边对科信那几个员工的印象更深。如今见钟奕与池珺一同出现,果然像池珺先前想的那样,自以为得出答案,遂试图挖池特助墙角、让钟奕跳反。

然后是海城派。他们原本没想太多。老池的儿子嘛,几个月前,比赛那事儿,就够人看出池珺有多年轻气盛、爱逞一时意气了。如今安排个“朋友”进盛源,理所当然。嗯?这个“朋友”还是比赛时候的队友。哦,更理所当然了。

可京市派怎么对这个小朋友那么感兴趣?

啧,原来如此,就是点燃朱鸿那个□□包的人。有趣,更有趣了。就说嘛,老池的儿子,当然还是向着他们这些从海城来的老将。

话说回来,到了暑假,池珺这个特助终于迎来些正经差事。

不再空挂名头,叫得好听,实际每天都和报表打交道,看数据看到头痛。

他每天和几位世叔跑东跑西、纵览全局。用慎伟茂的话来说,这是“建立在小珺你之前忙活那么久、对这边盛源足够了解”的经验上。

至于钟奕,则在两人商量、加上参考钟奕意向的结果下,空降某个正在进行的项目组。

实现讨论的时候,池珺把盛源京市分公司所有进行中的项目列出来,问钟奕,他比较看好哪个。

从高端别墅群,到繁华商圈内的多功能商城,再到游乐园、度假村。

钟奕选了游乐园。

随着国外某游乐品牌进驻中国、在海城建设园区,各色主题乐园成了接下来几年的投资热点。

盛源的这个项目,也不例外。

而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张老师只知钟奕又找了家暑假实习,于是感慨一遍现在的学生也不容易、事情太多,就将其抛至脑后,直奔重点:“盛源那个游乐场,有几个地方,挺需要183的。”

183号配方所制造的是种碎玻璃,吸附能力极强。

而就盛源目前公布出的消息来看,他们有数个水上项目。仅此一项,就对吸附材料有大量需求。

第42章 张小姐

钟奕选择乐园项目,是因为他看资料时,发觉自己对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还算熟悉。

国内ip运作尚在萌芽阶段,而海城刚开园不久的那座主题乐园已经是ip与游乐项目的成熟结合。

盛源对乐园项目颇有期待,如果初期顺利,那接下来,盛源已有的餐饮、旅店住宿等项目都会一条龙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状态提示:第64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