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兔 > 校园耽美 > 重生之红星传奇 > 第四八0章 蓄势

自上抗日战场后,刘一民一直没有回过陕西,王明、康生等人从苏联回来后他也没有见过。只知道王明回来后当了中央书记处书记,后来又当了长江局书记。

当然,刘一民对历史上王明在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与中央分庭抗礼的行为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现在历史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王明会不会有所改变。再说了,就是历史上王明个人有错误,但整个长江局的工作还是开展的有声有色的,对恢复南方党组织、组建新四军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明这个人个子不高,文质彬彬的,看上去就是个白面书生。但他确实一肚子理论,讲话很有鼓动性。加上有共产国际背景,有时候还是能迷惑一部分人的。

刘一民知道现在和历史上的情况不同,八路军的实力如此强大,又有陕西一个省的稳固的根据地,王明再有其它想法,恐怕也只能是不识时务了。他对王明不感兴趣,但是现在是苏联对华援助时期,刘一民一心想让中央和苏联谈判,想法从苏联弄点设备或装备回来。要是能恢复陕西的钢铁生产,制造重武器就好了。

想来想去,刘一民忍不住再次给主席发报,说是根据苏中互不侵犯协定,苏联政府今年已经第二次向国民政府提供贷款,让国民政府用于向苏联购买武器弹药。苏联是目前世界上对中国抗战支援力度最大的国家,与英美的中立态度不同。虽然苏联此举一定程度上是支援中国以牵制日本,但客观上对我过持久抗战起到了巨大作用。建议中央选派熟悉苏联、在苏联有影响的干部主持对苏谈判,请求苏联帮助我们修复勉县被炸毁的电厂、钢铁厂。实在有困难的话,支援我们一部分武器弹药也行。

发完电报后,刘一民不再考虑其它问题,开始一心一意筹划如何利用武汉会战的机会重创小鬼子的事情了。

这次日本人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不但想一举攻占武汉,还想一举攻占中原地区。按目前的态势,日军华北、华中两大战略集团兵力都很庞大,而且同时动手,这说明日军大本营做了充分准备,决心一举解决中国战事。武汉方面刘一民不担心,日军即令是占领武汉,那也绝对是伤亡惨重。但豫东方向就很难说了,日军以第五师团、第十四师团为攻击箭头,以山西方面和豫北方面为策应,随时可以调华北平汉、津浦铁路沿线的警备师团南下支援,而我第一战区部队实力较之武汉方面差距太大,一旦日军增兵,第一战区能否挡住,那就成了未知数,搞不好又会重演扒开花园口的悲剧。即令不扒开花园口,日军凭借战力优势,一旦攻占郑州,就可能进窥洛阳,随时随地可以西进威胁西安,这种情况就太危险了。

至于日军增兵问题,刘一民不用想就知道那是必然的。历史上武汉会战时日军就增兵40万,现在日军必比历史上损失大的多的多,裕仁天皇恐怕已经象赌红了眼的赌徒一样,时时刻刻想着打大胜仗,彻底摧毁蒋介石的抵抗意志,好集中精力对付华北的中**队,尽快结束中国战事。他有这个指导思想,那扩军增兵都是必然的事情。说不定无垠的海面上,一艘艘装满士兵的轮船正向中国驶来。

想想主席电报中说的严密监视豫东战场的指示,刘一民就知道无论蒋介石也好还是主席也好,都对日军豫东作战高度警惕。必须得想法让华北日军死守原地、动弹不得。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关键时候大打一仗,但是眼前时机不成熟,火候不到,只能在冷枪冷炮运动的基础上再加点料,把敌后游击的火烧的更旺一点。

就是武汉,那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小日本就那么占了去。小鬼子要占可以,必须得用日本人的尸体铺满通往武汉的大路小路才行。如果坐视日军轻松攻占武汉,那刘一民就不是刘一民了。

刘一民找来李凌风和王同生,询问特战大队、狙击大队新兵训练情况。

特战大队、狙击大队的新兵和其它部队的新兵不是一个概念,那都是从教导师各部队中遴选出来的战斗骨干。当年在西安的时候,刘一民就非常注意特种兵培养选拔工作,让李凌风和王同生办过两期训练班,既扩大了特战大队和狙击大队,也为各部队培养了一批战斗骨干。刘一民只所以过问此事,是因为特战司令部成立后,这个工作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现在小鬼子发动武汉会战,气势汹汹的,急需特种部队到豫皖苏地区去,给鬼子上上什么叫八路军特种作战的课。

李凌风报告说,自从天津撤退以来,部队在南宫隐蔽待机期间曾经选拔了一部分战士。东渡黄河后,又选拔了一部分。现在正在训练中的特战大队和狙击大队后备兵员达到223人,其中狙击大队75人,特战大队148人。目前战术训练已经完成,正在强化训练日语口语和驾驶技术。

刘一民听完报告后,思考了一下,告诉李凌风和王同生,特种兵选拔、培训力度要加大。下一步重点在量上下功夫,有的战士训练后虽然达不到特战大队和狙击大队的水平,但回到各部队绝对是战斗骨干。特别是新成立的部队,急需训练一批优秀射手和优秀侦查员,而编练司令部只是普通训练,无法满足部队作战需要,这个任务只好由特战司令部来完成。

刘一民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教导师各部队战斗力不平衡,新组建的几个警备旅只能配合主力旅作战。泰安支队


状态提示:第四八0章 蓄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