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电视剧里刘若英扮演的

张幼仪。戏的开幕,她孤独地行走在异国,那时候的徐志摩已经死去,

她是在追忆自己的过往前尘。此时的张幼仪装扮已现风情,会说流利

的外语,对周边事物亦没有丝毫的陌生,她脸上的平静有种过尽千帆

的人生况味。如今想来,当年一个从中国乡下走出去的凡妇,没有接

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接触过社会名流,她最后可以独立坚强地在国外

51

生存,这其间到底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与磨砺?

如果有一个善待她的丈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张幼仪的命运或

许又是另一番模样。自从徐志摩将张幼仪接下船一起生活后,他对她

就是千般冷落。初次漂洋过海,张幼仪对国外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言

语不通,习俗不同,对于徐志摩的漠然,她只好独自默默承担。在伦

敦、波士顿,以及后来于柏林的那一段生活,过去都以为徐志摩是儒

雅书生,以他的善良,就算不爱张幼仪,也会将其善待。

一切都不是想象的那般,一个男人,一个多情的男子,要他整日

面对一个不爱的女人,他所能做的,不是善待,而是要如何释放压抑

的心情。所以要徐志摩与张幼仪相敬如宾,他真的是力不从心。如若

林徽因不出现,或许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可以隐忍些。但是他遇见

了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女神,张幼仪就被他无情地扫落尘埃了,甚至连

一丝怜惜都不曾有。或许我们怪不得徐志摩狠心,每个人处理情感的

方式不同,这个信奉自由、尊重爱情的男子,在生活中亦无法做到尽

善尽美。

徐志摩将一纸无情的离婚书递给了张幼仪,尽管那时候她怀有身

孕,徐志摩见张幼仪不答应,竟一走了之,将她一人撇在波士顿。产

期临近,举目无亲的张幼仪只好写信求助于二哥张君劢。后来张幼仪

来到巴黎,又回到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对于这一切都不予理睬,

直到办理离婚手续时,他才找到柏林。这样无情地辜负一个为他生养

的女子,纵是才华横溢,还值得我们那么去尊敬么?

也许我们应该为徐志摩的意乱情迷而原谅他对张幼仪的残忍,只

52

是任何缘由,都不能抵消他对一个柔弱女子的冷漠,而一切,缘起于

林徽因。所以多年以后,林徽因在病榻上见了张幼仪,她为当年的一

段恋情而深感愧疚。其实谁都没有错,都是命定的缘分,来的时候无

法躲避,走的时候亦无法挽留。

张幼仪并没有因为徐志摩的辜负而悲痛欲绝,她从悲伤中走出

来,最后彻底忘记昨日的阴影,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女性。最难能

可贵的是,张幼仪回国后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她和徐志

摩的儿子。张幼仪不曾怪怨徐志摩,在她心里,徐志摩是天上的圆月,

今生纵是以仰望的姿态也无法企及那种高度。所以后来,她平静了,

她不再奢望,只做平凡的自己,在多雨的红尘独自行走,岁岁年年。

很多人想知道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感情如何,后来看过张幼仪这么

一段自述,让人对她生出敬佩之心。“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

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

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

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

徐志摩和他家人叫莋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

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爱到底是什么?爱有许多种,林徽因对徐志摩是爱,张幼仪对徐

志摩也是爱,陆小曼对徐志摩同样是爱。只不过,她们有的爱得清澈,

有的爱得平和,有的爱得热烈罢了。这世间一切情爱,都有因果,是

债就当还,是孽就该了。

53

落花流水

有人说,相爱的人厮守在一起连光阴都是美的。我想,说这句话

的人一定是爱过,唯有爱过才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拥有以及被拥有

的甜蜜。仿佛山川草木都有了情感,每寸肌肤都可以在清风朗月下舒

展。爱的时候,会发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粗衣素布也秀丽,清茶淡

饭也温馨。

可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不是所有的真心都会有人珍惜,不是所有

的爱都可以得到祝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个圆满的结局。每一天,

我们都在邂逅;每一天,都会有人遭遇离别;每一天,都在酿造不同

的悲欢故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平坦与坎坷、欢喜与悲伤、相聚

与离散。今天你看大雁南飞,明日又见缺月变圆,有多少繁花满枝,

就会有多少秋叶飘零。

我们曾经为一场康桥之恋感动不已,又为那一次刹那别离而黯然

叹息。事实上,我们也只不过是看客,至于林徽因选择和谁在一起,

选择怎样的人生,与我们没有瓜葛。或许林徽因生命中的三个男子,

每个人都会各有偏爱,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不同的人格魅力。所以

林徽因这


状态提示:__8--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