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忙碌,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又或许

是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总是欠缺了一些什么重要的片段。或许,人

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生活

原本就不是乞讨,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

不辜负一世韶光。

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四十五岁的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

系一级教授。此时的她,就像一朵绚烂的晚云,在落日的河岸绽放出

琉璃的光彩。硝烟散去的天空重见当年明月,那些隐蔽的星辰又开始

遵循各自的星相有了新的排列。而那些逝去的人就像流星一样陨落,

刹那光芒之后,便无声无息。活着的人亦不必为他们的辞世做深情的

告别,因为过奈何桥也不能蜂拥而至,亦有早晚之分。

对于林徽因来说,她的事业如日当空,而生命却开始走向黄昏,

有一天将伴随夕阳坠落。其实四十五岁,对于一个成

**性来说,该是

进入人生最鼎盛的季节。可我们分明看到她优雅的背影带着一种难言

的瘦瘠。倘若没有旧疾缠身,她该美得像一杯甘醇的陈年佳酿,经久

126

耐品,芬芳醉人。但浮世清欢,终如梦幻泡影,人生一世,一定会有

些什么是可以永远留住的。事业的万丈荣光虽会消散,但那些定格在

历史书页里的成就与辉煌则是永恒。

这一年,政协筹委会决定把国徽设计任务交给清华大学和中央美

院。清华大学由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七人参加设计工

作。如若不是看着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付出的努力,我们真的不会相

信,一个写下人间四月天的柔弱女子会拥有这等至高的荣耀。设计国

徽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而林徽因却在诸多学术专家中脱颖而出,

当是巾帼不让须眉。

阅读一个人,或许只需三五日,而深入了解一个人,需要多久?

如若只读林徽因的诗,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则会是一个清秀娉婷的女

子,应该没有一丝锋芒与睿智,有的只是轻灵与典雅。她应该柔软而

不坚决,出尘而不染烟火,这样的女子当养在深闺,与花草为邻,与

诗书作伴。然而一切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她爱烟火人间,渴慕与

世俗为伍,愿为事业献身。正因为有心如此,所以她才会更加出类拔

萃,如中天皓月那般澄澈清明。

这个好强的女子带病钻研国徽设计,每日废寝忘食,极度消耗体

力。以她的个性,决不会轻易让自己倒下,就算让她预支将来的年光,

减去寿命,亦在所不惜。对于林徽因来说,这一生虽获得无数荣耀,

但设计国徽则是其他任何物事都无法取代的尊荣。她必须全力以赴,

就像在浩瀚的苍穹寻找那颗明亮的星子,在无垠的碧海寻找那朵璀璨

的浪花,在万木的丛林寻找那一树伟岸的青松。

127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同等的收获,但是辛勤耕耘总是会有回

报。次年,历经三个多月的努力,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设计的国徽图

案完成,并在中南海怀仁堂评选。经周总理广泛征求意见,清华小组

设计图案以布局严谨、构图庄重而中选。这则消息带给林徽因莫大的

喜悦,如此成果,给她本就灿烂的人生再添一抹华彩。林徽因所做的

一切努力,没有丝毫为了名利,她只希望有一天细数一生历程,走过

的都是无悔。

这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林徽因被特邀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

议。九月三十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国徽图案命令。对于

林徽因来说,也算是尘埃落定,此次设计是她人生的又一圆满。是年,

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提出修建“城

墙公园”设想。这就是林徽因,像繁花一样在枝头绽放,迟迟不肯凋

谢。又或许,根本就还没有到凋谢的时候,是我们过于平凡,所以才

会如此一次次以仰望的姿态看她。

一个庸常的人渴望的是这样的高度,惧怕的亦是这样的高度。因

为平庸,与这些高度注定无缘,而那些习惯了在云端的人早已可以泰

然自若、俯看众生、心存平和。只是高处难免不胜寒,再如意的人生

也是此消彼长。繁华之后是落寞,鼎盛之后是消亡。万物都要遵循自

然规律,生死荣枯,半点不由人。

其实我们何尝不知,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懦弱与勇敢交织。在悲喜

难测的日子里,又怎么可以做到尽善尽美。既知一切空幻,又何须在

乎众生来去,何必计较浮名得失。我始终相信,这一生的旅程冥冥中

128

自有某种生灵在指引你我。我更加相信,无论这一路我们收获了多少,

等到圆满之日,一切都将抛弃。

所以,许多看似拥有的,其实未必真的拥有。那些看似离去的,

其实未必真的离开。倘若因果真有定数,有朝一日,该忘记的都要忘

记,该重逢的还会重逢。只不过岁月乱云飞渡,那时候或许已经换过

另一种方式,另一份心境。而信步寻梦的人,在


状态提示:__19--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