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朝廷来说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内斗,而对于我大齐朝来说内乱也必定是灭亡我大齐朝的罪魁祸首,要想王朝永立,必须团结一心。”
对于永宁帝的态度,天玺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他道:“这番忠告你皇爷爷传给了朕,朕现在传给你,你日后可传给晖儿,晖儿可以传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再传给他的孙子,一代一代传下去。朕不知道这番忠告日后咱们徒家的子孙能够记下多少,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记住,那么咱们徒家的天下就能够坐稳。”
“儿子必定会传下去,让后世子孙永记于心!”
“永记于心?这种话何必说出来糊弄人呢,即是糊弄别人,也是糊弄咱们自己,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后世子孙有他们自己的祸福,他们能不能走得远,靠的是他们自己,我们可做不了主。”
“父皇说的有理,可是儿子有时候也难免会幻想能不能够做到王朝永固,这天下能不能够一直姓徒,可现在看来…唉!”
“你这就是钻牛角尖了,哪怕像秦皇汉武那种的英主尚且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又何必强求呢?”
听到自己的父皇也这样说,永宁帝只能够无奈的叹口气,或许真的是他要求太高了。
天玺帝见此心中暗叹一声,转移话题道:“那些人只是用些上不了台面的小手段,虽然惹不出来什么大事,但终究还是恶心人,你还是吩咐安全部的人好好注意一番,到时候大齐下属的州县还有蕃国都必定要派遣使者前来京城祝寿,虽说咱们不在乎这些虚面,但是能不让人看笑话还是不让人看的好!”
闻言,永宁帝赶紧打起了精神点头道:“儿子知道了。”
永宁帝能够被天玺帝选做皇位继承人,而且在自己年老之后立刻退位让贤,把皇位让给永宁帝,永宁帝自然也有值得天玺帝看重的地方。
别看刚才的一番话让永宁帝的精神受到了打击,甚至有些颓废,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可不能沉溺这种负面的的情绪中,他到底心志坚定,很快便恢复过来。
永宁帝冷笑一声道:“这一次恐怕不止那些前朝余孽在作怪,那帮子前朝余孽早就被打击的不成样子,他们能有多少人?能在这京城天子脚下短时间内掀起这样的风波,可不是他们能做到的。”
“哦?你可是有了什么发现?”
“不过是些蛛丝马迹,但是猜也能猜到,江南那些世家可是坐不住了啊。”
“他们早该坐不住了,你皇爷爷定的是温水煮青蛙的计策,但到了如今这个时候,水早就热了,哪怕他们已经慢慢适应了这个温度,但是快要死了他们肯定是要挣扎一下的。”
“那是自然!”提起这个永宁帝也高兴起来:“周边的蕃国早就实行了新学制,边疆地区在军队控制之下,也早就进行了改革,西南那里因为十几年前的一场地动,朝廷一边派人就在一边进行了学制改革,中原因为旱灾,东北因为设为工业基地,而西北,这次旱灾过去也能够顺势完成改革,临海地区最为开放,不用朝廷出手,本地人就把那些老顽固的思想扔到垃圾箱了,他们现在能够掌控的地区也就苏杭地带了。可是苏杭这些年早就眼馋临海的富庶了,他们现在快连最后的大本营都掌握不住了,要么等死,要么孤独一掷!”
“孤独一掷?他们有这个胆气!”
不是天玺帝看不起他们,而是他们真没这个魄力!江南的富庶腐蚀的不仅是他们的思想,还有他们的胆气,他们要有胆子对抗朝廷,那也该在最初,他们实力最强大的时候反抗,当初他们退却了,想着要妥协,现在他们再提对抗,是傻了吗?
要知道学制改革受损最严重的就是江南的那帮人了,一旦新学制实行,学生们都在国立学校上学,每个科目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老师加起来最起码有十指之数,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将会降到最低。
他们这些依靠知识起家的所谓诗书世家要如何影响学子?
他们再也无法向以前那般以老师的名义控制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太松散了!
而且新学制当中,学生六岁入学,先是小学,再是中学,之后大学,而他们如果想要继续教授学生那肯定是在大学了,在大学之前学生们已经经历过好几年的思想教育了,那里还会受他们的影响。
当然,他们也可以办私立学校,问题是现在私立学校还不具备颁发学历的资格,而参加政法大学的入学考试是需要小学、中学学历的。
学生们来他们这里上学是为了什么?研究学问?
呵呵,怎么可能?他们就是为了做官,现在要是在他们名下学习就要影响他们的仕途,哪怕他们的学问再高,在士林当中影响再深,也没几个愿意拜他们为师的。
另外,新学制的考试是综合考试,不仅仅是语文,还有数学,科学之类的,很多都是固定答案,只要识字就能阅卷。
也就意味着以后的阅卷老师只要随便找几个会识字的人就能够担任,那个时候还能指望学生把阅卷老师当做座师一样尊敬吗?
当然不可能了。
只要新学制改革完成,他们就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靠着师生、座师的关系连结一大批人,成为朝堂上令人畏惧的势力了。
没有了这种势力的支撑,他们在朝堂上的力量便所剩无几,别说是像前朝那般掌控朝政了,就连保住现在的力量也不可能了。
当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