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管事也嫌别院晦气,躬身求殷王妃不要亲涉污浊之地,此话正中雷刹下怀。这个殷王妃看着气度不凡,却是一潭深水,投石相试,连个声响都没,她似乎对醇王死念念不忘,提及枕边人脸上却无哀容,实是令人费解。
殷王妃见左右都在劝说,也不相争,吩咐管事作陪,自己在花院稍憩。
风寄娘回头看了殷王妃背影一会,然后屈膝福了一福,王府管事既讶异又满意她的恭谨,雷刹趁着管事在前引路,低声问道:“你这是向谁施礼?”
风寄娘侧身掩唇:“回去与郎君细说。”
雷刹会意点头。
临湖小院已经陈旧,大凡宅院,无人居住,不出半年即被野草侵占,显出荒败之相,眼前的小院虽旧,又遭弃用,周遭却见修整痕迹,不见残破。即便如此,偏院还像一处阴宅,死气沉沉,令人心头发紧。
管事叹道:“因王妃有令,仆妇隔三岔五过来一趟拔草补墙驱鼠虫野雀,只是,里面阴森,总不敢久留。”
雷刹绕着小院一圈,实在想不出严守之下凶犯潜进院中杀人之法,回到院前与管事道:“劳烦管事开门。”
管事拎着一串钥匙,解下一柄,开了挂着的重锁,又仔细将钥匙收好。
“当年萧孺人被关偏院,院门可有上锁?”雷刹看着钥匙问道。
管事道:“自是上了锁,圣上有令,哪敢有半分的马虎。”
“不知偏院有几把钥匙,又在何人手中?”
“偏院统共两把钥匙,一把在老朽处,一把就挂在偏院锁上。”管事答道,“这偏院并不住人,几不上锁。”
他一府管事,自有他精乖处,不等雷刹再问,便知他要问什么,先开口道:“萧孺人关在院中时,用的不是这把锁,是圣上亲卫自带。”
风寄娘看院中景物,仿着农家院,院中篱笆鸡舍水井,两处菜畦,用竹篱围着,粗看是贫简,细看粗物细做,取其雅,去其陋,是个刻意所在:“这小院似不与府中各院相同。”
管事笑了笑,复又感伤:“这是大王偶去乡野有感,回府在院中辟出这座农院,告诫自己不忘农家清贫,大王还亲自栽种白菘呢!圣上知晓后,没少夸赞大王体恤民苦。”
雷刹看眼已经荒芜的菜畦,不禁抬了抬眉。
偏院虽不住人,正屋也设床榻屏风,可供休憩,地上铺着地衣,半边都是暗色污渍,尺高的烛台倒在地上,棉纸灯罩搁在一边案上,完全案发时旧样。
雷刹蹲下身摸了摸地衣,这些暗色污渍,其实是人血,月长日久,呈酱色脏污,连血腥味都已消散殆尽,只把地衣浸得发硬,手指一抠,抠出点点碎屑。萧孺人留下的血字透入地衣纹路,仔细看,仍是依稀可辨。
雷刹不知当年屋中究竟是什么景象,只看留下的痕迹,不见打斗挣扎,转身问道:“醇王发现萧孺人身死时,管事可在?”
王府管事长叹一气:“老朽也在,当年大王惦念孺人,一早就要去探望,老朽生怕圣上得知后震怒,跟在后面苦苦哀求,大王只是不理,唉!没想到,孺人竟在屋中自尽,大王悲愤交加,极怒下去了东宫……”
“管事可记得屋中当时的模样?”
管事拿手背抹了下眼皮,环顾四周,回道:“副帅,萧孺人死后,偏院即封,王妃有令维持原貌,仍是旧时样。老朽不大记得细处,大致就是如此,纵有出入,也记不清了。”
雷刹去看烛台,这盏一尺来高烛台,几寸的长钉,可钉儿臂粗的蜡烛,以防倾倒,烛台颇重,入手沉坠,长钉尖锐,可谓利器。
作者有话要说: 熬了个夜,唉,仍是忙成鬼
第53章 暗涌(九)
雷刹摆弄着烛台, 似要将它看出一朵花来, 又递给风寄娘:“你试试高举对准咽喉。”
风寄娘依言举起烛台对着自己颈项,见雷刹目光中露出一点失望, 失笑道:“副帅,奴家作的仵作行当,一身力气不输壮妇, 怎好与深宅贵妇相论。”
雷刹先是点头, 觉得有理,想了想,却又摇头:“萧孺人并非娇养的贵女, 入王府也不过农女,不应是弱不禁风浑没半两力气?”
“这倒不好说。”风寄娘道,“依着王妃的调查,萧孺人在娘家虽帮忙各种活计, 也大都是女工,萧父这般迂腐,想必也不会让女儿在外抛头露面做粗重农活。可惜, 萧孺人尸骨零落,无处可寻, 否则倒可查验一二,烛台入喉, 伤到喉颈,说不得在颈骨处留有痕迹。”
雷刹经她一说,问王府管事:“萧孺人身边的侍女尸骨何在?”
王府管事愣了愣, 竭力回忆半晌,不大确切道:“许是与孺人尸身一道弃在了荒坟,她一个卖身的奴婢,无亲无故的,想来没人另帮着收殓。”
雷刹也知自己为难了管事,将屋中细细搜查了一遍,无奈已经数年,实在找不到可疑之处,且屋中无密道暗门,萧孺人之死也只自尽一说可解。
王府管事缀在雷刹后头,见缝插针问道:“副帅,可有疑处。”
雷刹应付道:“眼下并无可疑,待我再回去翻翻司中卷宗。”
管事叹道:“孺人还算有气节,不枉大王待她的一番情意。”